日本顯影2in1(套書)

好書推薦-日本顯影2in1(套書)

日本顯影2in1(套書)網友評鑑4顆星

我朋友前幾天買了 覺得很滿意喔

博客來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分類站長推薦

  • 定價:465

  • 日本顯影2in1(套書)

    想了解更多[日本顯影2in1(套書)]的介紹請點擊左邊圖片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一.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

      從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多重角度切入
      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等內容
      明治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化觀察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ar Japan)繁體中文譯本首度登場

     
      小泉八雲是(明治時代)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

      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愛爾蘭人,當時駐軍在希臘,母親則為希臘人。或許這個名字對中文讀者有些許陌生,但赫恩在四十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踏上日本這塊土地,與日本女性結婚,並在一八九六年歸化日本,改名小泉八雲。我相信比起赫恩這兩個字,小泉八雲與《怪談》這兩個辭彙,讀者或許曾經耳聞,甚至閱讀過《怪談》這本作品吧?赫恩的日本姓氏小泉,來自於夫人小泉節,八雲兩字則出於《古事記》中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此詩歌詠日本眾神聚集之都,亦是許多神話的源泉—名喚「出雲」,即現在島根縣東部地區。

      由於父母離異,加上父親後來派駐印度,赫恩從小便過著遷居各地的生活:從希臘到愛爾蘭、英格蘭,再移民到美國,辛辛那提、紐奧良,接著是西印度群島。他對文學的夢想確立於美國時期,在紐奧良大量閱讀東洋文化以及古代藝術文獻,累積相關知識,之後的西印度群島生活則讓他的民俗學素養獲得實際成長的土壤。經過了這些歷練,赫恩來到了日本橫濱,踏上神秘的東方土地。

      然而,橫濱不過是他往後能夠留下日本文化詳實記錄的一個起點。赫恩抵達日本後,靠著張伯倫(Basil Hall Chamberlain)等相關人士的斡旋得以遠赴眾神的國度—出雲任教,一年多後轉往熊本繼續教師工作。離開熊本以後,赫恩來到外國人聚集之地神戶,撰寫報紙社論,之後同樣靠著張伯倫以及當時帝國大學校長外山正一的努力,赫恩回到關東地方,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獲邀講授英國文學。這時候的赫恩,經歷了記者、教師、批評家,結晶成為英國文學學者。不過赫恩在東大的課程中,講述的內容除了英國文學,也兼及美、法兩國文學,或許以比較文學研究稱之較為恰當。

      不過,由於赫恩校內最大的支持者外山正一逝世,加上被帝大其他教師孤立,因而遭致解聘。儘管愛戴赫恩的學生隨即發起留任運動,迫使新任校長井上哲次郎與赫恩重新交涉,但赫恩依然拒絕了校方所提出的惡劣妥協條件。離開帝國大學的隔年獲得早稻田大學的邀請,再執教鞭,不過實際在早大的授課只有三十多天,便因心臟病去世,埋骨於東京雜司谷墓地,這一年,赫恩五十四歲。

      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認為,赫恩是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本書第五章〈日本人的微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為日本人展現了日本人自己不曾意識的情緒特質有其研究的必要。時至今日,〈日本人的微笑〉仍是多數日本人閱讀並深有所感的傑作,而它出自於一個外國人之手,象徵赫恩留下的遺產價值是多麼巨大。赫恩的作品擁有多種面向,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等,而他與日本有關的著作,根據學者森亮教授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兩冊以及《心》、《怪談》。

      而赫恩的的作品的日文翻譯儘管在他死後才問世,但並非間隔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一九二○年代就有赫恩的學生所注解的英日對譯版本《小泉八雲文集》,《小泉八雲全集》也在二○年代後半由第一書房出版,共十八冊,自此之後各種譯本、選集不斷問世,最新的是九○年代講談社學術文庫的《小泉八雲名作選集》,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祐弘先生編輯,系列共有六本。根據重譯以及各種編選版本的出版數量來看,日本人對赫恩/八雲的閱讀、研究至今從未間斷。

    二. 代表的日本人
        
      與新渡戶稻造《武士道》、岡倉天心《茶之書》並列
      日本人以英文向西歐介紹日本文化與思想的代表著作
      西鄉隆盛、上杉鷹山、二宮尊德、中江藤樹、日蓮上人
      從五位代表性日本人認識大和精神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 專文推薦


      一八九一(明治二十四)年一月九日,在內村鑑三任教的第一高等中學的教育敕語宣讀式上發生了「不敬事件」。被迫離職的內村鑑三,帶著妻子在大阪、熊本、京都等地顛沛流離,過著極為貧窮的日子。這段時間,他寫了《基督徒的安慰》和《求安錄》,勉強得以餬口。以英文書寫的自傳How I Became a Christian雖然完稿,卻未能出版。也是在這段時期,內村鑑三對日本「偉人」們的傳記產生強烈的興趣。在被基督教國家的人們稱作「異教徒」的日本人當中,內村鑑三找到了甚至比基督教徒更優秀的人物。

      內村鑑三的這個傾向早在他留學美國的時候就已經萌芽,從他一八八五年夏天所寫的〈大和魂〉論中便可看到他提到西鄉隆盛的名字。另外,他也十分喜歡閱讀父親寄給他的日蓮傳。同時,卡萊爾所著的《英雄與英雄崇拜( On Heroes and Hero-worship)》也對內村鑑三有很大的影響。內村鑑三認為,書中講的不是單純的「英雄崇拜」,而是以新的角度看待過去多少遭到質疑的人物,且不把英雄當「神一般膜拜」。這兩點也是內村鑑三在敘述本書收錄的人物時的特徵。

      透過這一本主觀的傳記,內村鑑三想藉由本書傳遞給國內外人士(預想的讀者並不僅限於外國人,也包含日本的知識階層和懂英文的學生)的訊息,本書中蘊含的主題如下:

      1.讓世界知道日本曾經出現過一些不遜於西洋的基督教徒、可與其並駕齊驅的人物。他對於日本傳統的評價很高,正如德文版後記中所述,日本並非僅僅是受到基督教「接枝」的「本樹」。

      2.書中列舉的人物,與其說內村鑑三忠實地描繪了他們的歷史性形象,更應該說是內村鑑三將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形象投射在他們身上,創造出獨自的宗教形象。

      3.書中強烈反應出內村鑑三最初在執筆時(日清戰爭期間)的時代背景。以「西鄉隆盛」的章節為首,在經過改版後的「日本的代表人物」中,仍可以看到強烈的國家主義色彩。

      4.書中對於近代的西洋文明以及輕易接受西洋文明的近代日本文明做出批判。

      5.關於「日蓮」,雖然內村鑑三的經歷與日蓮並不相同,但書中可以一窺內村鑑三自許成為「基督教的日蓮」的壯志。因此也可以說,內村鑑三身為日本人的基督教徒,希望由本書,確認自己的定位。

    推薦人

      代表的日本人
      李前總統豋輝先生

      「就算在歷史上是屬於有爭議的人物,在內村鑑三的心中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國民之友》(二四○號,十二月三日)
      「代表日本人,將日本的精神、國情、風土等介紹給全世界。」--《早稻田文學》(七七號,十二月十五日)
      「讓歐美人看到日本最真實的一面。」--《東京經濟雜誌》(七五五號,十二月八日)


    ...繼續閱讀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un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