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思想新詮

中國政治思想新詮售完不補

中國政治思想新詮網友評鑑5顆星

站長最近閱讀過 感覺很實用 在此推薦給您

博客來社會科學-政治分類網友最愛書籍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20

  • 中國政治思想新詮

    想了解更多[中國政治思想新詮]的介紹請點擊左邊圖片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所謂《中國學四部曲》,包括下列四本書,乃著者二十多年來鑽研中國學術的精心大作。四本書總字數約百餘萬言:

      其實有關這些「中國學」的研究,論作家可謂「多如牛毛」,論作品也是汗牛充棟,著者何苦再傾半生之時力,有甚麼價值呢?在長期討論與了解,著多次把重點放在「新詮」上,若無突破性的新詮,見人之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則這些研究沒有太多意義。

      著者的看法,古今以來研究中國之政治、思想、戰爭、兵法等雖眾,包含晚清康梁,乃至當代學者,他們的作品有深度、有廣度,大多「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不夠貼切歷史發展的「真相」;對上下五千年的普遍民意和民心,理解的不夠透徹,還是一個「真相」的問題。總的來說,是對中國歷史的詮釋不夠「真」。

      唯一被著者認為對中國歷史發展詮釋比較接近「真」,是唐朝韓愈在「原道」一文中的「道統論」,史謂「發先儒所未發,為後學之階梯。」劉海峰亦言「老蘇稱愈文如長江大河,渾灝流轉,魚鯨蛟龍,萬怪惶感,惟此文足以當之。」確實,韓愈道統論之「筆力」,已近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之威勢。不過,陳先生認為還是不夠「貼近真相」,話說的不夠明白和直接。

      換言之,著者是以「重建中國史觀」的膽識和魄力。以銳利與清楚的科學精神,觀察中國歷史發展中人、事、時、地、物(歷史場景、政治人物、思想家、政治黨派、戰爭和兵法家,及相關著作、出土文物等),歸納出歷史與社會發展的普遍性法則,甚至是一種「準定律」。

      這個「準定律」是甚麼?不外「統獨」二字。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自黃帝以降,國家施政,國防軍事上的考量,乃至無數的戰爭,都是為「統一」。在中國歷史上,普遍的民意和民心,認為統一是「和平、繁榮」的同義詞,只有統一狀態下,人民才能過好日子,在國際上才有尊嚴。因此,國家統一承平時期,政府的重心放在維持統一局面,防止分裂、分離因素的產生。

      反之,國家處於分裂狀態時期,各分裂政權的施政目的即在追求國家統一。而戰爭之目的,也在消滅割據政權,完成國家統一和復興。

      統獨是敏感問題,但陳兄提其「董狐之筆」,以無畏的精神,春秋秉筆直書,持筆如劍,一劍剖開統獨,中間沒有模糊空間,春秋大義沒有折扣。從這個觀點,著者深入淺出的談中國政治思想、政治黨派、歷史發展、戰爭與兵法家,其觀點前所未有,其言論人所未言,故曰「新詮」。「中國學四部曲」的出版。「它」們的出現,不僅存有「蝴蝶效應」的機會,且如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所言,「一枝筆勝過一個艦隊」也是可能。

      「政治」(politics)二字,自古以來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又難纏。有人聽到或碰到政治就全身興奮起來,俗語言「權力是男人的春藥」正是實証。有人身受政治毒害後,還遺言子孫不可碰政治,更不得踏入政治圈。

      偏偏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人的一生也都受政治的影響。 孫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就講,「政治二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可見人在娘胎中就已受制於政治,至命終都無法逃離政治勢力的掌控。現代政治學者的研究也認為,政治是國家、政制、權力、眾人及政治人的活動和運作,更直接的說「政治是研究國家之學。」事實上也是,我國最早的「政書」《尚書》在<畢命篇>說「道洽政治,澤潤生民」,政治確實是「管理眾人之學」。但是,這裡所講僅及於「思想」層面,思想和行為最大的差別,是思想無對錯,不須負責任,所以各國憲法大多規定有「思想自由」的章節。行為則有對錯,要負責任,故人的行為都要受法律規範,違法要受處罰,思想自由就要受到保障。

      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燦爛的文化,當然也有豐富的政治思想和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歷代對政治思想的創建或研究,更是人才輩出。就當代,蕭公權、薩孟武等,均屬研究中國政治思想的名家。惟幾千年中國政治思想如何著手了解?蕭公權先生按歷史發展的順序與思想的演變大勢,區分四個時期。

      第一、創造時期。自孔子生(前551年)至始皇統一中國(前221年),約有三百年,包括春秋晚期到戰國時代,學者通稱先秦時代。
    第二、因襲時期。自秦漢至宋元,為時約有一千六百年。
    第三、轉變時期。自明初到清末,為時約五百年。
    第四、成熟時期。自三民主義之成立以迄於今。

    另外,蕭公權先生再把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依政權或國家的型態,區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封建天下之思想。包括春秋及戰國時代,相當於上述之「創造時期」。 第三、近代國家之思想。包括清末戊戌維新時代及辛亥革命以迄今日,約當「轉變時期」之後部及「成熟時期」。

      以上是一般研究中國政治思想的學者,甚至是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如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或高柏園等,也大體按這個分期做他們的研究。古代國家的「德禮刑政哲」有很高的「統一性」,現在學者儘管分科分系來研究,但內涵(或內容)則頗為相近。

    當代學者研究中國政治思想,不外是下列內涵,也是最主要的主流範圍:
    先秦諸子各家思想,以儒家為主。
    漢代儒學和老莊思想。
    魏晉玄學、老莊和佛教爭論。
    隋唐五代儒、佛、道和無為思想。
    宋明儒學、理學、功利與反專制。
    近代政治思想。

      這些僅是提其綱要,至於各家分門流派,真是繁花似錦,百花齊放。至於中國政治思想的創造到成熟,前述所舉是當代學者蕭公權先生的看法,我認為那是有待商榷的。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un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