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

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限時特價

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網友評鑑5顆星

這麼棒的好書 一定要介紹給大家

博客來社會科學-性別研究分類站長推薦

  • 定價:680
  • 優惠價:95646

  • 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

    想了解更多[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的介紹請點擊左邊圖片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獨特而具批判性的研究取徑,並強調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變性)研究的跨學科特質。全書分為四部分:歷史、政治、文學和藝術、以及媒體。在歷史部分,介紹情慾在從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到當代世界之多元的文化、科學、和心理學領域中如何以不同方式呈現。在政治部分,探討性和情慾如何在當代政治領域中持續成為熱門話題。

      在文學與藝術部分,除將焦點擺在LGBT社群所熟知的純粹美學作品外,還包括政治和行動份子的藝術。並藉由二十世紀中期美國兩種相當受到同性歡迎的主要娛樂形式,來闡明通俗文化如何有助於鞏固酷兒的認同感。最後並探討與同性藝術相關的爭議,以及因恐同而引發審查的特殊案例。在媒體部分則討論大眾媒體以及另類的發表方式。探討利用電影與電視提高酷兒能見度的兩難,如何在提高主流的接受程度以及削弱地下社群的力量之間權衡。還有透過網際網路以及各種非主流媒體如何協助LGBT族群發展認同與社群。

      近幾年來,《發現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台灣的同志或相關的性別運動日益興盛,大學開始開設同志研究、酷兒研究等主題通識課程,不僅大學,連數所知名高中業已籌設同志或LGBT社團,台灣同志大遊行也在二○○九年邁入第七屆。足見台灣社會對於LGBT的接受程度日漸增加,本書,則可以作為進一步深化LGBT文化的關鍵著作,本書從爬梳歷史出發,進而引用媒介、藝術與文學等跨學科概念,來以求確實掌握當代LGBT的樣貌。它詳細說明了歐美同志相關文化的過往今昔,對於理解國外LGBT論述、實踐等面向的轉折,有相當大的助益,並且足為台灣相關研究與學者的借鏡。

      此外,其中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在每個章節中,都會附上與該主題相關的精選文獻,讓理解脈絡流變後,還有機會直接閱讀具深刻影響力的原典。好比在「第二章、建構當代同性戀」時,就附有重量級歷史學者代米留(John D'Emilio)闡述資本主義與同志文化的獨特論述。三位作者意圖以原典與二手闡釋並置的方式來保留經典的原義與易讀性,可見他們如何得匠心獨具,也因此,誠摯地認為此書有必要譯為中文,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Deborah T. Meem

      辛辛那提大學婦女研究教授。學術專長有:維多利亞時代文學、女同志研究、十九世紀女性小說。一九八五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其作品出現在《情慾史期刊》(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女性主義教師》(Feminist Teacher)、《通俗文化研究》(Studies in Popular Culture)等期刊中。

    Michelle A. Gibson

      辛辛那提大學婦女研究系大學部系主任。一九九三年獲得俄亥俄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美國文學、寫作研究與教學法、以及創意寫作。最近的寫作將酷兒與後現代認同理論應用在教學實務以及通俗文化上。

    Jonathan Alexander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語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新興的傳播科技在寫作教上的運用、寫作研究、以及情慾研究,曾經兩度獲頒艾倫諾德獎之電腦與創作研究類最佳文章。除寫作外,並擔任《雙性戀期刊》(the Journal of Bisexuality)總編。


    ...繼續閱讀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un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