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和儒學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福利品出清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網友評鑑5顆星

站長最近閱讀過 感覺很實用 在此推薦給您

博客來社會科學-文化研究分類超值好書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

    你想了解更多有關[毛澤東思想和儒學]的相關資料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收集了中國當代著名學著金觀濤、劉青峰自1988年至1996年發表的十六篇論文,主題是討論中國共產黨文化與儒家大傳統的聯繫。

      今年正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文革研究者終於發現:如果不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深層結構和展開方式,是不可能認識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在文革一代尚未進入歷史時,已有不少人,甚至是學者,開始唱文革讚歌了。金觀濤與劉青?在年輕時代經歷了文革,直至今日,兩人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大多源於對文革的思考。因此,本書對今天文革思想研究者或許會有啟發。

      今年正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文革研究者終於發現:如果不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深層結構和展開方式,是不可能認識文化大革命的。今天,在文革一代尚未進入歷史時,已有不少人,甚至是學者,開始唱文革讚歌了。我們在年輕時代經歷了文革,可以說,直至今日,我們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大多源於對文革的思考。因此,本書對今天文革思想研究者或許會有啟發。

      這本文集所收論文,大多是採用韋伯所說的「理解方法」去研究中國共產黨文化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即力圖抽出其理念型(ideal type),並將其和儒學理念型比較,以揭示兩者在深層思維模式上的同構。

    《毛澤東思想和儒學》內文精摘:

    百年來中國民族主義的類型及演變
    我創造、我破壞。──普魯東
    一民族主義的迷思

      在中國現代史上,沒有一種精神產生過如同民族主義那樣的動員力量。但是,也沒有一種情緒有如它那麼互相矛盾、難以駕馭和變幻無常。一九○一年,章太炎從台灣、日本遊學歸來,受到他的老師俞樾的怒斥。在俞樾這樣的正統儒者看來,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離開父母之邦就學於外夷是有違民族尊嚴的。而章太炎卻沒有接受老師的批評。他指出滿清才是異族,排滿乃是春秋大義所在;相反,西方和日本倒是為了達到排滿可以借用的力量。俞樾和章太炎互相責難的根據均出自於民族主義。

      事實上,類似的衝突幾乎貫穿中國近現代史一切重大事變之中。晚清以正直儒生為主的清議派把洋務運動看作崇洋媚外是出於民族主義,辛亥革命中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動員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也是民族主義。只是清王朝從民族主義支持對象變成反對目標。一九二○年代後期,推翻清王朝的地方紳士和軍人自身已變成民族主義革命掃蕩的對象,他們被認為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但就在軍閥被打倒後,發動北伐的國共兩黨立即開始了新的民族主義式的指摘。南京國民政府認為共產黨依靠蘇俄有違於民族大義,而共產黨則在一九四九年後稱國民黨為美帝國主義的走狗。

      中國民族主義的反對對象在半個世紀中是這樣反覆無常,很容易使得缺乏體驗的人懷疑它沒有固定的內容,只是一種「成則王,敗則寇」的政治鬥爭標籤。例如白魯恂(Lucian Pye)就認為,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沒有美國民族主義那種以憲法、國旗等為符號的明確固定內容,因而是空洞的。但是白魯恂卻不能解釋,為何一種空洞的可以加以任何解釋的民族主義會成為普遍的動員力量。本文企圖解剖中國民族主義不同於西方民族主義的特有結構,它和中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存在著內在關聯。民族主義在一個世紀中內容的變化,並不斷把它所依託的社會力量變為反對目標,正是中國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符合邏輯的結果。

    作者簡介

      金觀濤,1947年生,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研究。為大陸四大思想家之一。

      劉青峰,196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與金觀濤為夫妻,亦為學術研究搭檔。
      兩人為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和分別出版《興盛與危機》、《問題與方法集》、《我的哲學探索》、《新十日談》等有關歷史、哲學及文化研究著述十餘種。其中,研究傳統中國社會宏觀結構的《興盛與危機》被公認為是他們的代表作。
    ...繼續閱讀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un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