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

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特惠價

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網友評鑑4.5顆星

站長最近閱讀過 感覺很實用 在此推薦給您

博客來社會科學-心理學分類超值推薦

  • 定價:250
  • 優惠價:9523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25

  • 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

    博客來網路書店也有推薦[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喔!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作者在精神分析的實作經驗中所體悟到的四篇文章。

      分析者與被分析者迂迴在思想、語言、文字之間,或者說,在理智與行動的分裂間玩起遊戲。話語不可避免地帶有欺騙,這是由於說話的行為偽裝了說話者真正想做的事。在我們說出來的話語背後,隱藏著讓我們說出這些話的「幕後主使者」。說話的行為掩飾了說話的理由,而且主要是自欺欺人。

      思想是否也是如此?它阻止我們直探思想之源,阻止我們深入了解想到這些事情的原因。生命是一連串不斷接續的「此時此地」,為什麼我們會剛好在某一刻想到某件事?

      精神分析作為一種方法,可以比喻成一組地圖, 這些地圖幫助我們在一塊有待界定的領土上自我定位和採取行動。

    本書特色

      精神分析並不是以哲學方法來探討精神現實的一門學問。它並非佛洛伊德某天忽然「頓悟」而發明的理論,而是他將病人話中的特殊之處經過持續不斷的長期研究,歸納整理而得出的結果。佛洛伊德是一個對說話的語氣特別加以注意的精神科醫師,他從病人所說的話中,找出了一些出乎病人意料之外的詞句,好像這些話是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的一樣。由於這種現象發生的次數非常頻繁,所以促使他建構了一套理論,讓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成為真正的科學研究材料。從此以後,精神分析就變成了揭露無意識思想程序的方法,而且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上面這句話,其實就是佛洛伊德本人為精神分析所下的定義。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精神分析的一個很重要的特性:精神分析這個東西在治療框架之外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它只存在於它的實作經驗之內。

    作者簡介

    Jean-Claude Lavie

      在巴黎完成醫學教育,在精神分析法國學會(Societe Francaise de Psychanalyse; SFP)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並於1958年開使執業,為法國精神分析學會(Association Psychanalytique de France, APF)的創辦人之一,曾任該會會長。著有《愛是完美的犯罪》(l’amour est un crime parfait)、《我……誰?》(Qui je…?) 等書。

    譯者簡介

    賴怡妝

      生於高雄市,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高等翻譯學院(ESIT)畢業。現定居法國,專職從事工商筆譯和研討會、記者會口譯工作。曾回ESIT教授翻譯六年,並多次應台灣精神分析協會之邀,擔任現場直譯工作。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un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